gravatar

Pentax MZ 系列再來一台,MZ-L (MZ-6、ZX-6).2001

個人認為,MZ-L 是整個 MZ 系列,最值得入手的機身,恰可與現今的 Pentax DSLR 搭配使用的底片單眼,除了支援 P-TTL 閃燈,電子快門線相同,紅外線搖控,快門速度 30 - 1/4000,閃燈同步快門 1/125,沿用自 MZ-7 的 Auto Pict ...

P1050845

個人認為,MZ-L 是整個 MZ 系列,最值得入手的機身,恰可與現今的 Pentax DSLR 搭配使用的底片單眼,除了支援 P-TTL 閃燈,電子快門線相同,紅外線搖控,快門速度 30 - 1/4000,閃燈同步快門 1/125,沿用自 MZ-7 的 Auto Pict 轉輪,更是提供了輕鬆拍照的可能,還保有光圈先決、快門先決、手動模式的功能。然而,在如此便利的機身之中,更同時擁有重曝以及包圍曝光的中高階機身功能,以性能、機身握持感、便攜程度的綜合考量,是一部很棒的相機。

MZ 系列中,MZ-S 雖是旗艦機,訂價過高使得 C/P 值不佳,過於陽剛的機身外型也讓我沒什麼興趣(Pentax 曾有 MZ-D 全幅數位的原型機,是以 MZ-S 為外型設計的,但因成本過高未開發,這點跟 Contax 有著雷同的曲高和寡,都想從全幅機切入數位機身而於當時的時空背景必須宣告失敗);而另外 *ist 擁有著更多先進的性能,整體構念是在舖陳 Pentax 的第一台成功生產的數位機 *ist D,個人在握持感(小台了點)還有價格稍高,把 *ist 列入第二優先考量,況且,*ist 也不能算是 MZ 系列。而其他像是 MZ-30,MZ-50 的輕便入門機種,則是外型及功能稍嫌陽春(但其實夠用),個人傾向不考慮。

Pentax 能夠選擇以 MZ-L 這樣的規格切入當時 2001 年自動對焦底片機的市場,僅管 MZ-S 訂價過高的失敗使得 Pentax 在手動底片機時代的強勢地位幾乎可說正式宣告結束,Canon、Nikon、Minolta 成為市場主流,Contax 亦在 Contax NX 及 Contax N Digital 推出,即使擁有超音波鏡頭以及 T* 鍍膜自動對焦鏡的豪華地位,仍不敵市場競爭,於 2005 年宣告中止;然而,Pentax 能在外在條件不利的情況下,以其獨特的中階市場定位,輕巧秀麗,卓然一格,甚至在 DSLR 時代以 K10D 拿下年度大賞,實屬不易。

而我第一台入手的 MZ-3 則是擁有沿自 MZ-5 以來的傳統復古機身造型及強化的性能,於整個 MZ 系列之中,因為復古的外型及操控,讓我選擇了 MZ-3,不過 MZ-3 沒有辦法在機身設定光圈先決,無光圈環的鏡頭,如 FAJ、DA,裝上 MZ-3 之後,光圈會停在全開的狀態,機身會使用 P Mode,你也可以用轉輪切到固定快門就是快門先決,這兩種模式,光圈值是由機身自行判斷調整,總之 MZ-3 無法控制 DA 鏡的光圈就是了,因此一直在尋找以 MZ-L 來徹底解放我僅有的 DA 40mm Limited,成為目前輕巧隨身的街拍搭配。(當然擁有 FA 鏡就可以在 MZ-3 上使用,但是漲翻天實在讓人買不下手啊!你知道 FA 35 漲到 16800 嗎?太扯了!窮人星鏡都不窮人了!)

個人擁有 Contax 以及 Pentax 兩家的 SLR,這兩個來自德國的商標,分別以不同方式進入日本,蔡司將 Pentax 商標賣給了日本的旭光學,而 Contax 則是由 Yashica 代工,最後由 Kyocera 併下 Yashica 繼續生產,對於這兩個品牌,相較於原生的日系三大品牌 Canon、Nikon、Minolta,皆屬於相對小眾的他們,卻都有著獨特的魅力,讓我深愛不已。

廢話多了點,來看機身照吧

P1050851

P1050846

機身背蓋的凹槽,恰可與機身前面的握把處形成良好的握持,我的手是不大,但手指比較長一些,MZ-3 比較淺的機身前握把就會有一點影響握持,而 MZ-L 則是剛好。

P1050857

沿用自 MZ-7 而來的轉輪設計,其中值得一提的 Auto Pict 功能,提供了傻瓜相機的便利。

P1050856

切換到 AV Mode,則使用快門底下的那個鈕向左或向右去增減光圈值。

P1050849

LCD 右邊的兩個按鈕,前面可以設定連拍、重曝、包圍曝光,後面那個可以設定閃燈模式。

說明書:http://www.pentaximaging.com/files/manual/ZX-L.pdf

最後,相當感謝大姨子幫我找到這台,品項漂亮得不像話。


Camera & Camcorger Batteries & Chargers